报告:中国居民退休准备不足 青年群体倾向提前退休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5-10-27 1 0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政府网、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

近日,《202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显示“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水平明显不足”,与往年相比,低收入人群的退休准备水平明显下降,高收入人群有所提高,不同收入组差距增大。

在当前延迟退休和人均预期高寿命、老龄化新形势背景下,该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前几日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也再次强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妥有序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重大改革,增强社会保障可持续性、公平可及性、安全性、规范性、便捷性;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多措并举促进劳动者增收。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不足 那到底该如何去做准备

低收入人群的退休准备水平明显下降 高收入人群有所提高

据媒体南方都市报援引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等联合发表的报告解读获悉,该报告已连续发布11年,抽样调查对象包括3313名在职职工和400名退休居民。调查对象中,个人税后年收入均值为9.06万元,略高于2023年的8.8万元;家庭税后年收入均值为24.72万元,略高于2023年的21万元。

为了评估居民的退休准备情况,研究者构建了评估指数,该指数的取值范围设定为0~10分,分数越高,意味着居民在退休准备方面越充分。具体而言,8~10分被界定为高退休准备指数,表明居民的退休准备非常完善;6~8分代表中等退休准备指数,显示居民虽已具备一定的退休规划基础,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低于6分被视为低退休准备指数,说明居民在退休准备上存在明显不足,亟须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然而,最新的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53,与2023年持平,仍处于低退休准备水平。值得关注的是,低收入人群的退休准备水平明显下降,高收入人群有所提高,不同收入组差距增大。高退休准备水平人群的特征为36~45岁、已婚、有子女、身心健康、本科学历、就职于国有企业或外商/港澳台商企业工作、个人收入较高、家庭收入较高。

中国居民如何为退休做准备?总体而言,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银行储蓄/低风险理财产品为四种覆盖率最高的退休财务准备方式。

几个类型汇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最高,相比之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受访者覆盖率约为34%。“已准备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受访者群体具有来自政府部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比重更高的职业特征。研究者认为,原因在于,自2015年起,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强制要求缴纳企业/职业年金。此外,个人养老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在受访者中的覆盖率为35%。调研发现,选择个人养老金作为退休财务准备的受访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税后收入水平。

而在预期退休年龄上,研究发现,大多数居民倾向于在法定退休年龄退休,且预期提前退休的人群占比更大。有子女、预期退休后余寿长、风险偏好高、时间偏好强的受访者更倾向于延迟退休。调研还显示,56.54%的青年受访者(男性为51.59%,女性为58.77%)倾向于提前退休;仅34.63%的受访者(男性为35.65%,女性为34.16%)预期延迟退休。这表明青年群体对提前退休的偏好较强,可能与社会普遍接受度、对退休生活的向往以及工作压力有关。

就在2024年底,中信银行揭晓了《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4)》及《养老社区白皮书》的调研成果。该报告采用线上平台调查与线下面访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民众展开养老规划调研,最终收获了6506份有效样本数据。调研数据显示,约有六成受访者(3761人)已涉足养老规划领域。而未进行规划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信息获取渠道匮乏、相关知识缺失以及忙碌无暇顾及。但有超过92%的受访者认为个人退休金难以满足未来养老需求,且不相信子女能承担养老费用。

展开全文

关于当前养老储备水平,调研发现,2024年受访者平均每月养老金储备金额为1933元,同比上涨222元。其中,新老人群体(男55—64岁,女50—59岁)的储备最高,为2681元/月,而Z世代(<35岁)的平均储备也达到了1662元/月。在新老人群体中,养老规划实施情况各异:45%已实施规划,27%有规划但未实施,28%则无规划。在未实施的群体中,56%表示未找到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45%认为现有产品收益率无法满足规划需求。

老龄化新形势背景下 去年人口出生率数据公布

这些省份生娃多 有11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是立足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

报告:中国居民退休准备不足 青年群体倾向提前退休

中国政府网文件截图

官方定性,不可否认老龄化形势不可逆,以后各个层面养老也面临大压力。那么,当前新生儿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何呢?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公布了2024年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媒体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比2023年增加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比上一年提升了0.38个千分点。有10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达到或超过8‰。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有11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有14个省份的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7‰),其中,共有10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8‰,分别是西藏、宁夏、贵州、青海、新疆、海南、广东、云南、广西和甘肃,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一般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不过也有例外,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去年末城镇常住人口970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91%,城镇化率位居全国第四。去年广东的人口出生率达8.89‰,也在各省份中位居前列。

数据显示,广东2024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10万人,达113万人,这也是广东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连续5年成为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一方面,广东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省外流入人口总量非常大,流入的人口结构比较年轻,处于婚育年龄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像粤东的潮汕、粤西的湛江等地,虽然近年来生育意愿也在下降,但受传统的生育文化影响,相对其他地区,这些地方的生育意愿仍比较高。

在出生人口数量方面,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显示,去年出生人口最多的10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江苏、广西、贵州、浙江、云南。这十大生娃最多的省份去年出生人口合计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达到了58.6%,占比接近六成。其中,广东之后,2024年河南出生人口为76.2万人,比上年增加6.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78‰,比上一年提升了0.72个百分点。山东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64.9万人,出生率6.42‰,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3.9万人,出生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三。西部人口大省四川去年全年出生人口也超过了50万人,达53.6万人。也就是说,去年共有四个省份出生人口超过了50万人。四川之后,河北、江苏、广西、贵州、浙江、云南出生人口超过40万人,分列五到十位。近日发布的《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年)》显示,2024年江苏出生人口42.6万人,比2023年增加1.7万人,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回升。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共11个省份202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主要是西部省份和东部沿海省份,分别是西藏、宁夏、新疆、云南、广西、贵州、青海、广西、广东、北京和福建,人口自然正增长省份比上一年增加了3个。

对一个省份来说,常住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从常住人口变化来看,31个省份中,有8个省份去年常住人口呈正增长,3个省份常住人口与上一年持平。8个常住人口呈正增长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新疆、福建、海南、西藏、安徽和陕西。江苏、天津、宁夏去年末常住人口与上年持平。

报告:中国居民退休准备不足 青年群体倾向提前退休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5》

在此,笔者想起一则有意思的国际新闻,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下场“催生”,其认为生育3个及以上孩子的“大家庭”应成为俄罗斯家庭的规范。除了推广这一价值观,为家庭提供财政支持、减轻生育压力也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俄罗斯已制定了一系列实实在在优待措施,包括生育补贴、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定额补助、优惠房贷等。其中,针对年轻人生育欲望低下,推迟生育的问题,普京宣布将提高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孕产补助。

报告:中国居民退休准备不足 青年群体倾向提前退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