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首提撤销否决权,五常变十常?芬兰总统发声,美方用六字回应
在当今全球政局愈加复杂的背景下,芬兰总统斯图布于联合国大会上对安理会的一番激烈呼吁,无疑如同一颗震撼弹,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他大胆提议取消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并强调任何国家不应有权为自己的行为撕毁国际法,这一言辞犹如对传统国际秩序的直接挑战,让人们不禁思考这一提议是否真的预示着全球治理结构的变革。
在当前俄乌冲突持续、巴以冲突反复的背景下,斯图布的发声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安理会因五常国之间的利益博弈而屡屡陷入瘫痪,无法有效应对不断升级的地区冲突和人道危机。芬兰作为北约新成员,深知安全形势的严峻。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行径被安理会一再否决,芬兰急切地希望借此机会推动安理会改革,以期为北约国家在对俄政策以及其他重大国际事件上减少掣肘。
斯图布明确表示,一国若违规《联合国宪章》,应暂停其投票权,这一提议显然是意在削弱俄罗斯在安理会中的影响力。自俄乌冲突以来,安理会针对俄罗斯的谴责决议屡屡被俄方一票否决,芬兰的立场实际上是在为北约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推进对乌克兰更为坚定的援助态度。
然而,面对斯图布的提议,美国国务院的回应——“想法过于天真”,堪称一记冷水。这不仅仅是对芬兰提议的否定,更是对现行国际秩序逻辑的坚守。五常的“一票否决权”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扩展自身影响力的工具。美国之所以对改革持谨慎甚至抵触态度,是因为它深知一旦放弃这一工具,将意味着失去在国际事务中施加影响和控制的能力。
无论是对待俄乌冲突,还是巴以冲突,美国的否决权为其在这些热点问题上的立场提供了坚实的支持。这种情况下,斯图布的请求实际上是在挑战美国维护现有秩序的基本前提,尽管这个声音十分清晰,但想要找到共识却显得异常困难。
斯图布不仅在俄乌问题上发声,同样也将视线聚焦于巴以冲突。过去一年,安理会针对“加沙停火”的决议多次遭到美国的否决,造成冲突难以平息。而这一点,也是斯图布言辞中的一个隐含意图: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频繁使用否决权的抗议。美国一边声称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一边却在国际法的框架内不断为其行为寻找辩解,实则是对国际正义的严重侵犯。
而芬兰的声音,恰恰表现出那些被大国博弈所淹没的小国的诉求。相较于五常国的固有利益,许多国家希望对联合国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刻反思与改革。斯图布的提议虽未能给出具体方案,却展现出非五常国家对现行体制的不满以及改变的强烈渴望。
未来,国际社会是否能够真正推进安理会的改革?取消一票否决权虽然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但在短期内并不现实。毕竟,任何涉及到核心权力的调整,都会面临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评论